凯发k8登录网址:港人挤爆内地“穷鬼超市”货架搬空!全港零售价格战开打
作者:凯发k8登录网址 浏览次数: 日期:2025-11-10 12:17:34
凯发k8网址:
走进香港的超市,最近几个月出现了不少让人意外的场景。西兰花10港元3斤,菜心苗5港元2斤,这样的价格让货架前挤满了顾客,许多商品刚上架就被抢购一空,这种热闹的抢购场面,以前更多见于内地的平价超市。
“穷鬼超市”这个说法在香港社交平台上传播开来,改变着不少香港人的购物方式,香港消费水平一向不低,一碗面五十港币很常见,一颗白菜二十多块也不稀奇,但从今年开始,香港本地超市的菜价慢慢的出现变化,有些商品的价格甚至比内地还便宜。
这些变化源于内地零售企业进入香港市场,去年下半年,内地平价超市好特卖在香港开业,2港币的可乐和许多个位数价格的商品吸引了大量顾客,目前已经开出15家分店,钱大妈把分时打折模式引入香港,商品的价值随时间递减,当日清货的销售方式让市民开始计算时间去抢购。
珠海起家的“鲜一街”用低价肉菜填满了一些空置商铺,京东收购本土连锁超市佳宝后,推出了连续三天全场八折的促销活动,还向老年顾客派发月饼,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购物,这些新进入的零售企业给市场带来了明显的竞争压力。
百佳和惠康这两家长期占据香港超市主要份额的品牌,开始调整经营策略应对竞争,一些本地超市推出了1港元一条的黄瓜和1港元一斤的青菜。有商家还打出了“失恋特价”这样的趣味标语来吸引顾客关注,HKTVmall取消了自取门槛,同时发放三千万港元现金券,惠康引入了叮咚买菜的直采蔬菜,起价5港元。
价格竞争让香港超市市场出现了分化趋势,中高端超市依靠进口商品保持自己的定位,平价超市则主打低价策略,单纯的低价促销难以持续,服务的品质和购物体验成为留住顾客的主要的因素,部分内地超市设置了现场烹饪区,顾客能买食材后立即加工食用,还有超市改善了购物环境,增加了休息区域,这些服务上的改进对顾客有一定吸引力。
大湾区供应链的发展为香港超市减少相关成本提供了条件,供港蔬菜基地和零关税政策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费用,阳光玫瑰葡萄通过冷链运输到香港后,售价比普通渠道低三成左右,京东入驻佳宝后,还开通了线上配送服务,方便了周边居民购物,供应链的优化是内地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。
香港超市零售业正在发生改变,从以往注重高端商品,转向提供更多平价选择,这种转变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,平价超市在香港受到欢迎,特价商品的抢购成为部分市民的日常,香港的零售市场格局正在重新调整。
这些内地零售企业进入香港后,带来了不同的经营理念和供应链模式,好特卖的快速扩张显示了平价市场的需求空间,15家分店的开设速度说明了市场反响,钱大妈的分时打折模式在内地已经运作成熟,移植到香港后同样引起了关注,晚上特定时段的打折吸引了固定客群。
鲜一街选择的开店位置多是空置较久的商铺,用低价策略盘活了这些物业,京东收购佳宝这个本土品牌,保留了原有的街坊认知度,同时引入了新的运营方式和促销手段,八折优惠持续三天,配合向长者派发月饼的活动,既有价格吸引力又考虑到了社区关系。
本地超市的应对方式各有特点,有的超市直接跟进低价策略,1港元的黄瓜和青菜价格确实够低,“失恋特价”这类标语虽然只是个别商家的营销创意,但也反映了竞争环境下商家尝试用话题性吸引顾客,HKTVmall作为线上平台,取消自取门槛降低了顾客的使用门槛,三千万港元现金券的投入力度不小。
惠康引入叮咚买菜的直采模式,跳过了部分中间环节,5港元起的蔬菜价格有一定竞争力,这种合作方式说明本地超市也在寻找新的供应链方案,市场之间的竞争推动了各家超市在价格、服务、供应链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整。
中高端超市的策略是保持差异化,进口商品、特殊品类、更好的购物环境是这些超市的卖点,平价超市则聚焦于高频消费的生鲜和日用品,通过走量来维持经营,两种定位的超市都有自己的目标客群,市场分化让我们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。
内地超市在服务创新上有一些尝试,现场烹饪区让顾客可以把买到的食材直接加工,适合赶时间的上班族或者不方便做饭的顾客,购物环境的改善包括更宽敞的通道、更清晰的商品分类、增设的休息座椅等细节,这些改进虽然不如降价那么直接,但对提升顾客体验有实际作用。
大湾区一体化为香港零售业带来了新的资源,供港蔬菜基地直接对接香港市场,减少了流通时间和损耗,零关税政策降低了进口成本,让更多商品可以以更低价格进入香港,冷链物流的完善保证了生鲜商品的品质,阳光玫瑰葡萄这类对保鲜要求高的水果也能稳定供应。
京东开通的线上配送服务,让佳宝的顾客可以在手机上下单,这对老街坊来说是新的购物方式,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在内地已经很成熟,移植到香港后也逐渐被接受,配送服务解决了部分顾客不方便出门购物的问题,特别是对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群有帮助。
从追求高端到接受平价,消费心态的转变有现实原因,经济环境、收入水平、消费观念都在影响着人们的购物选择,平价超市的火爆说明了价格仍然是很多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因素,特价商品的抢购场面,反映出市民对实惠的追求。
内地零售企业进入香港,带来的不仅是价格竞争,还有经营模式的差异,分时打折、线上配送、直采供应链,这些在内地验证过的模式在香港市场也显示出了效果,本地超市在应对中也在学习和改变,整个市场在竞争中变得更活跃。
香港的消费格局正在调整中,平价超市占据了更多市场占有率,传统超市在寻找新的定位,线上线下融合加速,供应链体系在优化,这些变化对消费的人来说是好事,选择更多,价格更实惠,对行业来说,竞争会持续,如何在价格、服务、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,是每个零售企业要思考的问题。
最近香港超市出现的变化引起了广泛讨论,这一现象不仅改变了本地居民的购物习惯,也在社会化媒体上引发了热议。
“作为一个每周北上深圳买菜的老广,看到香港超市也开始拼价格,真是喜闻乐见!竞争好啊,消费者最终受益,希望这股风能吹得更久一些。”
“深水埗佳宝晚上七点后去,真的像打仗一样,不过算下来,一个月菜钱能省下好几百,排队也值了,就希望品质能从始至终保持住。”
“说‘击退李嘉诚系’有点夸张了吧?百佳、惠康根基很深,短期冲击肯定有,但长期看供应链和资金链才是关键,不过有竞争总是好事,逼着大佬们也不能躺平了。”“内地超市的服务意识确实更强一些,钱大妈的定时打折,京东的线上配送,都是香港传统超市以前不太重视的,现在被逼着改进,对老人和上班族来说是福音。”
“看到‘老板失恋全场特价’这种标语,真是又心酸又好笑。小商家为生存也是拼了,但这种个性化营销确实比冷冰冰的大超市有人情味。”
您怎么看香港出现的这种“平价超市”现象,您是更看重极致的价格,还是愿意为稳定的品质和更好的服务支付一定的溢价?